因为这种病,一天内深圳两娃住进ICU!出现这些症状家长要警惕
据说,很多人觉得
糖尿病=老年病
至少是个成人病吧
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个病
和天真活泼的孩子联系起来
其实
糖尿病孩子真不少
严重起来还可能要命
最近
就有两个糖尿病孩子
还进了ICU
前段时间,7岁的小敏(化名)有些反常。
孩子经常口渴,抱着手里的水杯几乎就没放下来过。由于大量饮水,小敏去厕所小便的次数也比平时多了,有几次竟然还半夜尿床了。她还总是耷拉着脑袋,一副没有精神的样子。
小敏家人以为只是“感冒”,并没有太在意。直到最近,妈妈发现她的“感冒”还没有好转,反而越来越糟糕:孩子不但精神差,呼吸也变得急促,时不时还头晕,张口说话时还能闻到一股烂苹果味。
父母带着她到附近的医院就诊。做完检查后,医生表示——
小敏父母又惊又怕,赶紧带着孩子去深圳市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。然而,在送医途中,小敏就意识模糊,还说起胡话。
来到医院后,小敏就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抢救。几个小时后,另一名症状相似的糖尿病患儿,也被紧急送进了ICU抢救。
很快,诊断结果出来,两个孩子的血糖水平都有明显升高,尤其是小敏,血糖水平竟然达到了45.8 mmol/L,比正常范围高出接近10倍!
更严重的是,这两个孩子的尿糖和尿酮体也呈阳性,这意味着,小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经过医护人员几天的紧张抢救,两个孩子最终都转危为安,目前正接受后续治疗。
说到糖尿病,大家都不会把它和孩子联系在一起。
但是!儿童也会得糖尿病,数量还不少。在过去的20年,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了近4倍。
仅在深圳市儿童医院,近年来每年收治的新发糖尿病患儿就有近百例;而且,每年都会有10多个糖尿病孩子,因为酮症酸中毒送进ICU!
对此,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武宇辉医生介绍——
“
糖尿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,也被称为“甜蜜杀手”。糖尿病除了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,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、肾脏病、视网膜病变、神经病变等多系统受累。
全球每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。仅在深圳市儿童医院,近年来每年收治的新发糖尿病患儿近100例,每年ICU病房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也超过10例以上。
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:
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,是由于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遭到破坏,患者只产生极少量或不产生胰岛素,导致血糖升高。新发的儿童糖尿病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,约半数的患者在10岁以前发病。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,发生危险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、环境因素,还可能跟病毒感染、膳食、肥胖、维生素D缺乏、围产期等多个因素相关。
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。主要是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快速衰竭,机体对胰岛素无反应,胰岛素大多并不减少。近年来,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,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。肥胖,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最危险因素。过去认为,儿童糖尿病主要为1型,2型是中老年人的“专利”。但是现在,随着“小胖墩儿”越来越多,儿童2型糖尿病也在迅速增长。
医生表示,糖尿病不只发生在肥胖儿童群体。目前我国儿童糖尿病呈现双峰分布,一个是学龄前期(4-6岁),另一个是青春期早期(10-14岁)。
如果孩子出现了“三多一少”的症状,千万别忘记到医院测血糖进行筛查。
✔“三多”:多饮、多食、多尿
✔“一少”:体重减少
如果孩子检测出以下结果,那家长们更要注意了!
如果孩子空腹血糖≥7.0mmol/L,随机血糖≥11.1mmol/L,就有可能是患糖尿病了。
如果孩子空腹血糖在5.6~6.9mmol/L之间,也提示孩子的糖尿病风险增加,应该去内分泌专科就诊。
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,也是导致糖尿病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。
临床上,大约1/3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是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的首发表现,而家长往往不知道孩子有糖尿病,等发现了已经是重症了。
根据医生介绍,酮症酸中毒的产生,分为几种情况:
“
正常情况下,身体会分解糖作为能量来源,但当机体完全不产生胰岛素(1型糖尿病)的时候,患者无法利用糖,此时,会燃烧脂肪作为能量来源,造成身体产生过多酮体,蓄积于血液中发生中毒,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,危及生命。
2型糖尿病,偶尔也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。
感染也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。
更有一些既往确诊糖尿病的孩子,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、父母忽视,没有按照医生要求使用胰岛素,导致酮症发生。
如果孩子有以下症状
可能是酮症酸中毒
要立刻去医院
酮症酸中毒典型症状
1、时常口渴,大量饮水。
2、大量排尿,特别是夜尿增多、尿床。
3、体重可能减轻。
4、病程早期的孩子,可能会食欲增加。病情加重后,会出现厌食、恶心、呕吐和腹痛。
5、有不明原因浑身无力、精神差。
6、部分孩子呼出的气体,有甜味或者水果味。
01.合理饮食
应为孩子多提供低糖、低盐、低脂、高纤维、高维生素的食物。例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适当多吃玉米、小米、燕麦片和全麦粉等粗粮。
孩子们大多都爱吃甜食、油炸食品,要想完全不给吃不给买,也不太可能。所以家长们可以引导、减少吃这些食品的次数和分量。
02.适当运动
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,多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,动一动。
有些80后、90后家长,下班或是周末喜欢宅在家里。大人不活动,孩子也大多宅在家里看手机、看电视、玩IPAD。玩累了,就吃零食,吃了零食继续玩。
要想孩子不变成“小胖墩”,家长自己先要动起来,再带动孩子去运动。
03.定期体检
小胖墩们要定期进行身高、体重、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的检查,以求早期发现异常,及时进行干预治疗。
对于已经确诊的“小糖人”,应该这么做:
出院后应参照住院时的食谱严格安排饮食、按医嘱注射胰岛素,定期监测血糖。还要适度运动。
采写:南都记者 李榕
部分综合自:深圳市儿童医院
扫码添加“小助手”
进群了解更多健康信息
获取更多健康服务